2025-01-20 17:09:01
1月20日上午,郑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去年工作,部署安排今年任务。
2024年,郑州交通取得了哪些成绩?
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5.76亿元,共有5个国省干线项目主体完工、交工或通车,1个项目开工建设。
——高速公路“13445工程”强力推进。郑州市域8条高速项目完成投资114亿元,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安罗高速、沁伊高速综合形象进度已完成约70%,沁伊高速全线隧道开挖完成,郑辉高速加快前期。
——国省干线项目稳步推进。省道315前5公里、省道317新密境、迎宾路连霍高速出入口、国道107三期建成通车,省道317中牟境已建成路段完成交工,国道310荥巩界至焦桐高速段改建工程顺利开工,新国道107快速化、国道310、郑开大道智慧化改造等郑港融城、郑开同城项目加快推进。
——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115公里,累计完成2.88亿元,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地铁6号线一期东北段、7号线一期和8号线一期投入初期运营,我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45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最大日客流量达到428万人次。新开和调整公交线路40条,新开社区接驳巴士20条,实现公交和地铁站点接驳换乘全覆盖;推进“地铁一到,公交即发”乘车服务,开通“零等候”公交接驳线路5条,实现公交、地铁接驳“短、频、快”运行,提高“双网”换乘效率。
——推动“交通+文旅”和定制客运发展。郑州交运集团开通郑州至宝泉、嵩山、云台山、老君山等10条景区直通车。郑州公交集团开通假日文旅线路14条、校园巴士164条。
推动道路客运转型发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增设73个站外停靠点,开通郑州-巩义等19条站点巴士线路。巩义市、荥阳市积极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设置288个客货邮综合服务点,实现辖区行政村全覆盖。
——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高效办成“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办结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实现“即考即发证”,申请省际、市际道路旅客运输包车客运许可等20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免证可办”,我局“免证可办”事项达31个,覆盖率超过21%。
——交通行业改革稳步推进。组织开展网约车合规化专项整治,35家网约车平台合规化率达到100%的上升至28家,达到90%以上的上升至34家。
——交通执法不断完善。推行说理式执法、温情执法,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427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客货运车辆8473台次、企业1188家次,共处罚金2030万元。
——绿色交通深入推进。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推进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在公交、巡游出租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网约车新能源化进程,目前我市新能源网约车占比达83.5%。
2025年郑州交通怎么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之年,也是交通运输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5亿元以上,其中:8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国省干线路桥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3.1亿元,开工建设新G107快速化改建工程等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90公里。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成效显现,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和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不断健全,“交通+”产业生态持续壮大,完成市定道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坚持项目为王,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让前期手续办理较快、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活起来、动起来,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安罗高速、沁伊高速计划建成通车,除郑辉高速外,其他高速项目主体完工,为推动第二绕城高速顺利建成打好基础。不断强化普通干线公路基础支撑,重点推进新国道107快速化、国道343等郑港融城项目,郑开大道快速化提升、平安大道、科学大道、国道310等郑开同城项目,以及明理路、鸿苑路、鸿宝路等金水科教园区连接道路项目,其中:新国道107快速化、京港澳高速北三环出入口项目开工建设,国道343、国道310具备开工条件,服务增强郑州都市圈核心引擎,全面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90公里,不断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
——坚持保障有力,不断提升运输供给和保通保畅质效。聚焦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持续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全力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强力推进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加快公共交通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推动轨道站点周边综合系统提升和微枢纽建设工程、接驳换乘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工可尽快批复。进一步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新开线路10条,优化线路30条,新增公交与地铁接驳线路30条,新增网约公交10条。继续推进“交通运输+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定制公交、定制客运发展。推动道路运输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客运站转型升级,提升定制客运、“站点巴士”、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
——坚持降本增效,持续提升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不断完善行业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物流企业培优引强,提升工程物流、冷链、危险品等在专业领域物流服务能力,形成“专精特新”竞争优势。研究优化运输结构调整支持政策,推动大宗货运“公转铁”“公转水”。全面梳理常用证照清单,进一步推动提升“免证办”事项覆盖率。推进全市“开办运输企业”“大件运输”“水电气暖联合报装”等“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
——坚持数字赋能,大力加强智慧绿色交通建设。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交通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增强行业智慧绿色发展底色。实施“两新”扩围提标工程,推动道路运输领域新能源车辆替代扩围提标,力争将营运客车、国四国五货车、养护装备、物流车等纳入支持范围。推动“智能公交”向“智慧公交”转变,建设更加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和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记者 张倩
编辑:李雅薇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