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件作品参加郑大“挑战杯”决赛

2024-03-18 18:51:08

赏非遗、观科创、玩技术、品香茗……3月16日—3月17日,郑州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该校主校区举行,从596件初赛作品中遴选出的143件作品参展,悠久的历史画卷缓缓铺开,前沿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吸引了近万人前往观摩。
本届竞赛展列作品涉及广泛,包括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等各方面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为确保评选工作的公正性、专业性及权威性,学校邀请校外企业、工业、信息技术等各领域的行业翘楚,12位专家组成此次竞赛终审评审委员会,以独到的创新视角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建议。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表示,希望同学们以参加此次竞赛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养,在此次竞赛以及全省、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答辩教室中,140多支团队的学生代表依次上台进行展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郑大学子聚焦时代课题,关注民生热点,以扎实的数据、实干的成果点亮一棵棵“科技树”,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心和独特的创新思维诠释着“挑战杯”的竞赛宗旨,以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多的科研成果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们项目的名称叫做‘红航道’红色文化研学产品服务平台。”答辩现场,张文翰以PPT的形式,有条不紊地介绍着项目特色。“这项技术具体要怎么应用?”“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创意想法是怎么来的?”评委们从项目选题、实践过程、市场分析等关键点进行问辩和考查,面对评委们细致的提问,张文翰反应迅速,从容做出应答。

《绘影新秀,智启未来——AI医疗影像辅助创新领跑者》通过集成和分析大量医疗机构影像数据,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医学创新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医学发展;《戏曲新生——古旧请戏市场的开荒先锋》与各大传统戏院合作,推出“云端请戏”服务,借助科技手段,弘扬传统文化;《高“毡”远瞩——新一代锌铁液流储能装置的领跑者》跟随新能源发展浪潮,创新新能源储能技术,提升液流电池性能,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
探索科学的星辰大海,点亮创新的思维火花。比赛的外展场地按照项目类别划分出了不同区域,前往参观的师生们在感兴趣的项目前驻足停留,仔细阅读着展板上的项目介绍,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全民关注的热词,郑大学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浪潮,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技术,用智慧探索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可能,致力于以青年力量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在看过《中国制造2025》后,了解到国家对基层医疗设备的重视,我意识到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迫切性,于是有了研发生物传感器的想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瑶佳与团队成员共同推进《迅敏科技——面向健康自检的自供能TFTs生物传感器》项目。受全球能源工业关注热点的启发,《“数字鹰眼”——风机机群巡检数字孪生系统》项目,致力于弥补风机机组巡检的弊端,努力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的巡检,为风力发电智能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以青年敏锐的观察力,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高路遥接触到了河南浚县的非遗文化——泥塑。面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困境,他结合专业所学,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合,《不咕Club——国内首家“非遗IP+教育”模式开拓者》项目也因此应运而生。高路遥与团队小伙伴一起将舞狮、中国结等国潮元素应用在泥塑中,利用AI和3D建模技术生成模型,制作成服饰、文创和手办,通过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售卖。“‘挑战杯’是我们的起点,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传统文化领域,用更多新颖的形式传承非遗文化,吸引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参与其中。”高路遥说。

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吴慧 夏蜜 杜慧敏

编辑:崔婧怡

值班统筹:林红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