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4日,读党报、看联播、听新闻

2023-05-14 06:53:21

今天是2023年5月14日,星期日,农历三月二十五。今天白天到夜里,晴间多云,西南风3级,最高温度35℃,最低温度20℃,AQI:94,空气质量:良,空气湿度:86%,气压:993hPa。

温馨提示:今日郑州市不限行。


点击收看5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

点击收看5月13日《河南新闻联播》

点击收看5月13日《郑州新闻联播》


点击收听5月14日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点击收听5月14日河南台《河南新闻》

点击收听5月14日郑州台《郑州早新闻》

点击收听5月14日中原网《每天3分钟,尽览天下事》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5/14/nbs.D110000renmrb_01.htm

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纪实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相关座谈会时曾表示,今后我会时不时地过来走一走,看看你们阶段性工作的情况。

4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如约而至——

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雄安、抵沧州、到石家庄,探工地、看港口、问民生,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两场座谈会,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广袤的幽燕大地,又将掀开新的发展篇章。(今日《人民日报》1版、2版)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京津冀三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今日《人民日报》1版、4版)

一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0.7%

截至3月底,登记在册民企超4900万户

记者近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203.9万户,同比增长10.7%。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49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今日《人民日报》1版)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3-05/14/node_1.htm

共担国家战略使命 同谱豫鄂合作新篇

河南·湖北工作座谈会在武汉举行

5月13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在湖北省学习考察。当天下午,河南·湖北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市举行,共同研究深化两省交流合作事宜。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主持并讲话,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分别介绍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今日《河南日报》1版、2版)

楼阳生在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

以思想之变引领发展之变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河南的生动实践

5月12日下午,结束在广东省的行程后,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湖北省学习考察。当晚,代表团在武汉市举行全体会议,深入交流学习收获,研究谋划发展举措。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并讲话,省长王凯讲话。(今日《河南日报》1版、2版)


河南省代表团启程赴港开展招商活动

5月14日,省长王凯率领河南省代表团启程赴港开展招商活动。(今日《河南日报》1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4/node_3.htm

打造全国重要“数仓、数纽、数港”——

数字赋能创造“数字郑州”提速

第一篇章 跳动的“数字郑州” (五)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环境让百姓生活“普惠便捷”

“数字郑州”愈加“耳聪目明”

“刷脸”就可以进入小区;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自动浇水、自动施肥;动动指尖,在医院挂号、缴费、查看报告等就能便捷完成……如今,这样的场景在郑州越来越普遍。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郑州正在不断发力,加快推进数字社会建设,优化数字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人们的生活也正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舒心。(今日《郑州日报》1版、2版)

何雄在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调研时强调

加快建设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新引擎

市长何雄近日调研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建设情况,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统筹、加大支持、加快进度,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开放合作,着力打造科创平台新样板、招才引智新基地、校地合作新典范,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今日《郑州日报》1版)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首站走进郑州,“挖掘”更多有趣故事——

八千多年前的裴李岗人,种植水稻竟然只为酿酒

12日、13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活动在郑州启幕,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驻豫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先后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新郑裴李岗遗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巩义双槐树遗址进行深入采访,并对在郑州参加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今日《郑州日报》1版、4版)

时隔三年业务重启

中欧班列(中豫号)国际冷链业务“货”力全开

5月12日,因新冠疫情沉寂了3年的国际冷链业务重新启动,首批通过中欧班列(中豫号)运输的白俄罗斯冷冻牛肉抵达郑州国际陆港,随后一大批进口冷冻产品将陆续抵运郑州。随着国际冷链业务重启和复苏,将助力郑州加快形成中部地区冷链交易中心,进一步激发进口冷链食品消费活力,助力河南省进出口贸易实现更快增长。(今日《郑州日报》1版)


《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

“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的对话”系列报道

航空港区篇

你知道吗,港区南边有座“古城”

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南部,有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城池,为秦汉时期遗址,古称苑陵城。高大的夯土城墙,曾在烽烟四起时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宁与繁荣。如今,这里是人们踏青野游、体验农耕文化、乐享太平岁月的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同时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日《郑州日报》1版、2版)

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

“空中丝路”越飞越高

一方丝绸话千年。时至今日,万物更新,在郑州航空港区的上空,千年丝路续写着崭新传奇。

每天清晨,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划破长空,航空港区的先进制造基地、物流仓储基地、商务楼群纷纷开始“苏醒”,开启生机勃勃的一天。(今日《郑州日报》1版、2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4/node_4.htm

(今日《郑州日报》2版)

强化“三标”意识 坚持“四个立足”

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访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建功

“苏州、宁波、成都三市强劲的发展态势、超前的发展理念,让我们找到了标杆,进一步找准和明晰了前进方向。”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建功表示,通过“学习找标杆、借鉴提标准、转化见标志”的反复思考借鉴学习,更加坚定了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抓手,提标准、谋突破、促转化,引领支撑全市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助力郑州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今日《郑州日报》2版)

学标杆找差距 提标准奋起追 见标志重转化

以高新技术产业助力郑州高质量发展

——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

“随全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宁波、成都考察学习,一路走来感触很深、启发很多、收获很大。”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表示,“三地发展理念之新颖、发展路径之精准、发展成效之显著,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学到了真经,增强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日《郑州日报》2版)

对标找差 精准发力

再造新经开 开创新未来

——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小虎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经开区将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和强区之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坚持‘产业+创新+开放’多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制造立区、创新兴区、开放强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小虎表示,将以这次学习考察为契机,全面审视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条件,分析研判制造业发展定位、瓶颈制约及未来机遇,前瞻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今日《郑州日报》2版)


郑州市全民健身活动月昨日启幕

昨日,2023年郑州市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在郑州市奥体中心举行。(今日《郑州日报》2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4/node_5.htm

(今日《郑州日报》3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4/node_6.htm

(今日《郑州日报》4版)

编辑:于淼 冉源雪 王静田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