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读党报、看联播、听新闻

2023-05-15 07:00:47

今天是2023年5月15日,星期一,农历三月二十六。今天白天到夜里,晴到多云,西南风3级,最高温度36℃,最低温度22℃,AQI:73,空气质量:良,空气湿度:83%,气压:989hPa。

温馨提示:今日(7-21时),郑州市机动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为1和6的车辆限行。


点击收看5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

点击收看5月14日《河南新闻联播》

点击收看5月14日《郑州新闻联播》


点击收听5月15日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点击收听5月15日河南台《河南新闻》

点击收听5月15日郑州台《郑州早新闻》

点击收听5月15日中原网《每天3分钟,尽览天下事》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5/15/nbs.D110000renmrb_01.htm

从十年里的三场座谈会,看总书记这样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这是新时代里,谋篇落子的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就像精密仪器的齿轮相互咬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通盘谋划、辩证考量、创新破题、精准发力。

听听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一段话:

“疏解不是简单搬家,也要以此为契机更新升级”“传统产业在没有新的产业替代、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不能得到保障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一撤了之。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看得辩证,思得周密,推得稳健。这也是十年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三场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座谈会。(今日《人民日报》1版、2版)

自然资源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以学铸魂 实干担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然资源部通过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等多种形式,深学、笃信、力行,推动自然资源系统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学铸魂、实干担当。(今日《人民日报》1版、4版)

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①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今日《人民日报》1版)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3-05/15/node_1.htm

借得南风弄大潮

——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湖北学习考察侧记

才击珠江水,又登黄鹤楼。

5月10日至13日,由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率领的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省、湖北省学习考察。

从中原到南海,代表团看智造、谈科创,感受大湾区改革开放发展释放的无限活力;

从黄河到长江,代表团进企业、看项目,见证中部省份向创新要动能,发展硕果累累。

短短4天,代表团成员奔波于广州、东莞、深圳、武汉四地,大家一路看,一路议,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推动改革、促进开放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今日《河南日报》1版、2版)

掌握理论精髓 化解急难愁盼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推动主题教育与稳就业保就业等工作深度融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今日《河南日报》1版)

同发展 共繁荣

豫港携手谱新篇

潮涌香江岸,豫港情相牵。

从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到孕育了灿烂文明的中原大地,空间距离约1700公里,但两地渊源深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来往频繁。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香港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桥梁作用,多次在香港、郑州举办经贸洽谈活动,豫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今日《河南日报》1版、2版)


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双槐树遗址社会形态“复活”

在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有一座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这里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规格最高且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5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什么样?他们怎么生活?5月13日,记者走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探寻答案。(今日《河南日报》2版)


我省正式进入汛期

各地未雨绸缪防汛备汛

记者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5月15日起,我省正式进入汛期,各地早安排、早准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以赴确保平安度汛。(今日《河南日报》2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5/node_3.htm

南水北调工程向北方调水突破620亿立方米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14日宣布,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目前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20亿立方米,其中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实现全面通水。通水以来,年调水量持续攀升,已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5%、天津城区供水的99%。(今日《郑州日报》1版)

何雄会见中原银行董事长郭浩

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实现政银企互促共赢

市长何雄近日会见中原银行董事长郭浩一行,双方围绕加强战略对接、深化政银合作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何雄在会谈中表示,当前,郑州正主动承载“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使命要求,纲举目张抓工作,开足马力拼经济,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希望中原银行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成本,不断为稳经济促增长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在助力实体经济中实现政银企互促共赢。

李黔淼参加会见。(今日《郑州日报》1版)

打造全国重要“数仓、数纽、数港”——

数字赋能创造“数字郑州”提速

第一篇章 跳动的“数字郑州” (六)

搭上数字文化快车,精彩文旅生活“触手可及”

古都郑州悠然“云”游

借助数字技术,博物馆里古老的文物绽放出夺目光彩;海量文化资源上“线”入“云”,让精彩文化生活“一键直达”“触手可及”;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赋予文化产业无限想象空间……身处信息化时代,不少市民发现,搭上数字文化建设快车,郑州文化和旅游领域正呈现出蓬勃生机。(今日《郑州日报》1版、5版)

黄河流域国家级经开区投资促进大会将在郑举行

5月17日至19日,黄河流域国家级经开区投资促进大会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开放·转型·再出发”为主题,围绕先进制造技术、国际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发展等内容,举办开幕式和系列平行论坛,探讨发展新机遇,拓展合作新途径,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今日《郑州日报》1版)

我省最长湖底隧道龙源十三街隧道通车

贯穿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南北

昨日,记者从郑东新区了解到,郑东新区龙源十三街隧道于5月13日正式通车运行,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原科技城规划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最好最优发展环境。(今日《郑州日报》1版)


【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

“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的对话”系列报道

登封篇

全国前三位 是他们

提到登封,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少林寺、中岳嵩山。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汉三阙”,却鲜有人知道他们“显赫”的前世——登封汉三阙,指的是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他们分列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古建筑及重要历史建筑物”类别中的前三位,也就是说,登封汉三阙是中国古建筑的前三位,要知道北京故宫名列第53位。作为中国仅存的三处完整庙阙,他们究竟有什么来头?记者这就带您游览……(今日《郑州日报》1版、3版)

“土特产”成“伴手礼” 倍有面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近30万游客走进登封,登嵩山、观云海、看大典、赏夜景,“天地之中”的吸引力毋庸置疑。而焦盖烧饼、小仓娃芥丝等当地“土特产”的“神助攻”也不可小觑,在人们日益注重健康养生的当下,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同样为登封塑造了一张张闪亮的魅力名片。(今日《郑州日报》1版、3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5/node_4.htm

(今日《郑州日报》2版)

以“六抓”为载体打造转化“金标准”

做全市发展“火车头”创新“发动机”

——访市委常委、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

考察归来,市委常委、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感悟涌上心头:“这次高规格、大规模学习考察成效明显,具有三个特点:彰显了市委的强大决心、折射出恰到好处的时机把控、对标学习找得非常精准。”(今日《郑州日报》2版)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行动 赋能中原区高质量发展

——访中原区委书记李晓雷

“行一路、学一路、思一路,深刻感受到中原区与发达地区在谋划工作的格局上、转型跨越的力度上、创新发展的气魄上存在的差距。”中原区委书记李晓雷表示,对标苏甬蓉,有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回来后要把学到的真经、深入思考悟到的经验,转化为推动中原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和实招硬招。(今日《郑州日报》2版)

“学”有所获 “行”有信心 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

——访二七区委书记樊惠林

“此次学习考察,行程紧凑、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让我们深受启发、收获颇多,既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又感到了压力、学出了动力。”面对采访,二七区委书记樊惠林直抒胸臆。(今日《郑州日报》2版)

对标先进找差距 学习借鉴促提升

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管城贡献

——访管城区委书记张艳敏

“这次考察学习苏州、宁波、成都的高质量发展实践,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不小的冲击。深感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管城区委书记张艳敏深有感触地说。(今日《郑州日报》2版)

强创新 兴产业 善管理 展活力

重效益 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惠济发展实效

——访惠济区委书记李新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天三城的考察学习收获颇丰,不虚此行!”考察归来,惠济区委书记李新军直抒胸臆,“苏州、宁波、成都三座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准之高、产业集聚发展之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给人触动大、启发深,更激发了惠济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心和决心。”李新军说,“我们将进一步汲取经验、提振信心、大干快上,将外出考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惠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今日《郑州日报》2版)

借鉴先进经验 开展“三标”活动

为郑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上街力量

——访上街区委书记李金勇

“这次到苏州、宁波、成都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既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又学到了经验、明确了方向。”上街区委书记李金勇表示,上街区将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深入开展“三标”活动,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上街力量。(今日《郑州日报》2版)

我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举办

为提升郑州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激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为郑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新贡献,5月7日至13日,我市在厦门大学举办2023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据悉,此培训班是我市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之一。(今日《郑州日报》2版)

58吨智利三文鱼抵达郑州机场

南美鲜活物 马上“上餐桌”

5月14日清晨,自南美洲智利而来的三文鱼全货包机平稳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经郑州机场海关入境验放后,第一时间快速分拨至国内部分城市。(今日《郑州日报》2版)

夏日倏忽至 高温频频现

周内最高气温36℃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本周我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冷空气活动较弱,周内最高气温36℃。气象部门提醒,本周最高气温较高,公众需做好防晒,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今日《郑州日报》2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5/node_5.htm

(今日《郑州日报》3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5/node_6.htm

(今日《郑州日报》4版)

一颗红樱桃 托起致富梦

“有酸甜可口的樱桃、各地的美食,还有孩子们喜爱打卡的童话世界,到这里一趟,收获满满。周末、假期近郊游,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樱桃沟,游客周女士带着孩子深度体验,意犹未尽。(今日《郑州日报》5版)

惠济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向好

集中签约21个重点项目,总签约额达290亿元、累计新开工项目17个、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8.9亿元……记者从12日举行的惠济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获悉,一季度惠济区生产需求持续回升,消费需求持续拓展,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开门红、开门稳”。(今日《郑州日报》5版)

听!街头传来的音符拨动心弦的声音

周末的夜晚,晚风拂面,华灯初上,如果你来到丹尼斯大卫城,也许会在这里邂逅一支歌、一首曲,任由动人音符拨动心弦,为这个初夏的周末平添一抹惬意——郑州越来越普遍的街头艺术,已构成一道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今日《郑州日报》6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5/15/node_10.htm

(今日《郑州日报》8版)


编辑:崔婧怡 马子涵 林红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