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郑州日报

2024-03-06 06:44:48

 代表委员访谈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

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乡村振兴,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提出用新技术新手段助力农民打造乡村振兴品牌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近一年来,她不断走访调研、积累素材,将“脱贫攻坚”作为今年提案的关键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推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马珺建议,补齐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短板,拓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马珺提出,应完善道路交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产销堵点;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提升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水平,培育农产品网络品牌;推动产业发展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一产”转型升级、“二产”做大做强、“三产”做活做优,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开展“小而精”的靶向技能培训

如何推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马珺建议,通过差别化支持举措,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譬如,鼓励技师学院、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布局,开展行业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脱贫群众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在摸清脱贫人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马珺提出,发挥不同年龄、性别脱贫人口的特点,开展“小而精”的靶向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储备、培训、就业的匹配度。譬如,可以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对中青年劳动者开展电商直播、数字经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技能培训。

密切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马珺还建议,推行“互联网+就业”模式,构建就业转移服务平台,提升脱贫地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建立区域性劳务协作联盟,引导发达地区高端人力资本通过兼职、顾问、柔性引进等形式参与脱贫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能培训等工作。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马珺看来,还可以通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提高农业风险保障等措施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她建议,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效嵌入产业链中,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农民主体倾斜。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引导脱贫群众与“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一同创新创业,落实创业补贴、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扶持脱贫劳动力成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农业风险保险政策支持力度,开发适应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需求的保险品种。

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马珺提出,通过实施教育提质、健康守护、社会保障三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教育提质工程——继续改善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确保乡村学校都有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合理优化教师编制配置,加强城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提升脱贫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

实施健康守护工程——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脱贫地区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大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开展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行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完善脱贫地区养老保障服务和儿童关爱服务。

本报记者 张竞昳

编辑:林红

值班统筹:李瑞蕊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