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07:05:22
今天是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初五。今天白天到夜里,多云间晴天,南风转东北风2~ 3级,最高温度33℃,最低温度25℃,AQI:33,空气质量:优,空气湿度:94%,气压:1008hPa。
点击收看8月26日央视《新闻联播》
点击收看8月26日《河南新闻联播》
点击收看8月26日《郑州新闻联播》
点击收听8月27日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点击收听8月27日河南台《河南新闻》
点击收听8月27日郑州台《郑州早新闻》
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pc/layout/202508/27/node_01.html
习近平夫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8月2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中南海亲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习近平热烈欢迎西哈莫尼国王和莫尼列太后再次来华,也欢迎西哈莫尼国王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表示,今年4月我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受到国王陛下和柬埔寨人民热情友好接待,至今想起都感到十分亲切。中柬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结成风雨同舟的铁杆友谊,成为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值得双方倍加珍惜。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柬两国要更加坚定地站在一起,赓续传统友谊,加强团结协作,加快建设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方坚定支持柬埔寨人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今日《人民日报》1版)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
8月2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今日《人民日报》1版)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
8月26日,国务院以“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进行第十五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拓宽思路,扎实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贸易强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有力支撑。(今日《人民日报》1版、2版)
抗战烽火的中流砥柱
八十载岁月奔涌,无法冲淡民族记忆里的血火峥嵘;历史的浩荡长风,终将铭刻危难关头挺立的中流砥柱。(今日《人民日报》1版、4版)
https://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5-08/27/node_10.htm
第十五届数博会明日开幕
8月28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将在郑州召开。
作为我国唯一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国际化博览会,本届数博会以“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为主题,设立了中央部委所属出版单位数字出版展区、地方出版单位数字出版展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展区、数字出版国际合作展区、数字出版互动体验展区、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展区等六大展区。同时,将安排1场主论坛、4场分论坛。现场活动包括洽谈签约、新品发布、项目路演等150多场。(今日《河南日报》1版)
文脉赓续 传以新声
——2025微博文化之夜见闻
商都古韵焕新,文化之声隽永。初秋时节,郑州迎来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盛事。
8月25日晚,郑东新区如意湖畔,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流光溢彩,国内文化名人、业界学者、文体明星、“中国四大石窟”研究院代表以及来自多领域的优秀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5微博文化之夜盛典璀璨绽放。(今日《河南日报》6版)
依托避暑游、文化游、亲子游等多元业态
河南交出暑期文旅亮眼答卷
2025年暑期旅游季正式收官。8月26日,携程发布的《2025年暑期出游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郑州凭借稳定的客源吸引力跻身“国内周边游目的地TOP9”,河南则依托避暑游、文化游、亲子游等多元业态,交出暑期文旅亮眼答卷。(今日《河南日报》6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3.htm
践行“两高四着力” 奋力当标杆做示范
中国邮政中部地区唯一国际商业集货中心在郑启用
中国邮政(郑州)商业集货仓启用暨郑州—黄骅港邮政国际快线首发仪式近日在郑州经开区举行,标志着中国邮政全国第二家、中部地区唯一一家国际商业集货中心正式启用。(今日《郑州日报》1版)
创新策源·创新驱动·创新转化——走进城市智库 系列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202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在郑州签约揭牌。从东方巨港到中原腹地,这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校地合作,“上海智脑”赋能河南产业,为中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今日《郑州日报》1版、2版)
我省将建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库
记者昨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为构建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省发展改革委拟面向社会征集一批具备专业能力、有公益助企意愿的服务机构,建立省级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库。(今日《郑州日报》1版)
郑州跻身“国内周边游目的地TOP9”及自驾热门城市
随着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开学,2025年“暑期出行经济”精彩收官。昨日,携程发布相关暑期报告显示,郑州凭借稳定的客源吸引力跻身“国内周边游目的地TOP9”及自驾热门城市。河南则依托避暑、亲子等多元业态,交出亮眼答卷。(今日《郑州日报》1版)
聚焦首个全国科普月
科普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兴隆社区蚂蚁科技馆开馆
8月26日,位于惠济区刘寨街道兴隆社区的“蚂蚁科技馆”正式开馆。这是郑州市第二家社区级蚂蚁科技馆,为辖区超过1.5万居民和周边2700多名学生带来“家门口”的科普体验新空间。(今日《郑州日报》1版)
我省15本优秀科技期刊入选CSCD
涵盖农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多个关键研究领域
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2025—2026年来源期刊目录。河南省共有15本优秀科技期刊成功入选新一期目录,涵盖农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多个关键研究领域。(今日《郑州日报》1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4.htm
(今日《郑州日报》2版)
【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 第四篇章:郑之地
洧川文脉续千年 横渠情怀耀古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大家张载,世称“横渠先生”笔下的千古名句,不仅是中华文脉的精神坐标,更与洧川这座古镇有着深厚的羁绊,作为镶嵌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南部的千年古镇,洧川镇张庄人世代笃信这里便是张载的祖籍之地,横渠先生的济世情怀也早已融入古镇的血脉。(今日《郑州日报》2版)
“10后”党史宣讲队 “小红星”上线了
系郑州首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党史宣讲品牌
盛夏的余热未散,红色的初心正燃。8月26日,郑州党史馆“小红星”宣讲队成立大会在郑州党史馆举行,来自市内各中小学的师生和家长代表等8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郑州市首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党史宣讲品牌正式起航。(今日《郑州日报》2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5.htm
(今日《郑州日报》3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6.htm
(今日《郑州日报》4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7.htm
(今日《郑州日报》5版)
摄影展让不可移动文物“走出”石窟
——访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
“我是第一次来河南、郑州,看到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这是让不可移动文物‘走出’石窟,让更多人了解、欣赏的很好的方式。”在“丝绸之路·黄河: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展厅,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边欣赏摄影作品,边对展览的举办连连称赞。(今日《郑州日报》5版)
每次看巩县石窟都有新发现、看不够
——访云冈研究院研究馆员、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理事长赵昆雨
“我第一次到巩县石窟是在1985年,接下来的数年去过十几次,每一次看的感受都不一样。”在“丝绸之路·黄河: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展厅,云冈研究院研究馆员、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理事长赵昆雨仔细端详着每一幅作品:“总的来说,我看巩县石窟和云冈石窟最为接近。工匠可能就是从平城走到巩县的同一批工匠所雕刻的,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今日《郑州日报》5版)
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多种方式的传播和展示
——访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
“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多种方式的传播和展示。大部分观众不可能都亲临现场体验,通过展览这样的方式,能让普通观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石窟艺术所蕴含的魅力和价值。”在“丝绸之路·黄河: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展厅,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如是说。(今日《郑州日报》5版)
这是一场石窟艺术的视觉盛宴
——访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董广强
“我之前去过几次巩县石窟,但今天在博物馆里再次看到这个展览,依然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看到了平时无法亲眼见到的内容。”“丝绸之路·黄河: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展厅,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董广强沉浸在摄影艺术的视觉震撼中,他告诉记者,展览把很多在现场看不到,或者难以细致观察的细节都很好地呈现出来了,“对我来说,这是一场视觉盛宴。”(今日《郑州日报》5版)
河南送上“出行大礼包”
新生开学路便利又轻松
“原本以为要拖着2个大箱子转两趟车,没想到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还全程免费,这开学路走得也太顺了!”8月 26 日上午,刚在郑州某高校报到的鲁山新生小王,提起这次乘车经历依然难掩兴奋。随着开学季来临,豫州行 “青春启程,豫见未来” 免费乘车活动进入高峰期,记者采访了多位体验过该服务的新生。(今日《郑州日报》5版)
“民政”与“慈善”深度融合
打造“物质+服务+技能”综合帮扶模式
“不仅免费送面,还能学会怎么做花糕,太贴心了!”8月26日,在郑州市民政局、二七区民政局的支持下,樱桃沟管委会民政服务站携手二七区慈善总会、大路西社区,共同开展了以“暖心帮扶·技能赋能”为主题的低保特困群体物资慰问及政策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发放生活物资、传授生活技能、宣讲最新政策等方式,为困难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支持。(今日《郑州日报》5版)
豫西抗战记忆
夜打东村:白云山下的突袭
东村位于巩义市西村镇,一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这个位于嵩山余脉白云山下的村落,因为旅游博主发布的地坑院而逐渐被外人所熟识。殊不知,在81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曾在这里发生……(今日《郑州日报》5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8.htm
(今日《郑州日报》6版)
新学期临近 “开学经济”升温
随着暑假接近尾声,新学期即将到来,家长和学生纷纷着手开学采购,商家也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学生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开学经济”悄然升温。(今日《郑州日报》6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9.htm
(今日《郑州日报》7版)
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减项降费优服务
我市持续推进殡葬服务改革
殡葬服务事关民生福祉,关乎社会文明,不仅体现对逝者的尊重,更彰显对生者的关怀。近年来,郑州市民政系统持续推进惠民殡葬改革,从制度设计到服务升级,从设施建设到观念革新,让殡葬服务这项“身后事”“民生事”更惠民,更省心放心。(今日《郑州日报》7版)
“面子负担”变成“里子幸福”
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镇”称号的中牟新区雁鸣湖镇,始终以党建为魂、治理为基,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用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凝聚高效治理的强大合力,让清澈的湖风与文明的新风交融激荡,在19个行政村绘就“党风正、民风淳、乡村兴”的动人图景。(今日《郑州日报》7版)
上街区加速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近日,《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出台,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范畴。作为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上街区敏锐捕捉这一战略机遇,紧密结合《行动计划》中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整机研发、完善低空服务产业生态两个发展方向,乘势追击,依托自身坚实的产业基础,全面加速低空经济发展。(今日《郑州日报》7版)
https://zzrb.zynews.cn/html/2025-08/27/node_10.htm
(今日《郑州日报》8版)
微博文化之夜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8月25日,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委网信办与微博联合主办的“2025微博文化之夜”在郑州圆满落幕。这场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会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文史专家、考古专家、文艺明星等齐聚一堂,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在现场以多元形式,助力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日《郑州日报》8版)
非遗音乐结合 助力文化传播
——访著名歌唱家 谭晶
“小时候就来过郑州,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月25日晚,2025微博文化之夜盛典进行时,谭晶在化妆间接受了记者采访,作为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舞台剧相融合的著名歌唱家,她当前正在计划全新的“跨界唱法”,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日《郑州日报》8版)
郑州“大遗址”保护成果显现
——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郑州对大遗址的保护,这些年非常可喜。”8月25日,2025微博文化之夜盛典启幕前,单霁翔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近年来郑州的大型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探索出了非常好的经验。(今日《郑州日报》8版)
文学将始终保有旺盛的生命
——访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
“文学是否在走下坡路,我想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判断。”8月25日晚,2025微博文化之夜盛典进行时,李敬泽在采访间接受了记者采访。面对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冲击、人工智能创作的到来,文学该走向何方,李敬泽做了简短又深刻的回应。(今日《郑州日报》8版)
编辑:于淼 赵宸 袁澜青
值班统筹:李瑞蕊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